当前位置>首页  咨询服务  调研工作

调研工作

2013年8月,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主要成员为主,由广西师范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历史学、生态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专家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历时10天在珠江上游的贵州安顺、关岭、花溪、三都、荔波和广西南丹、三江等地进行考察,对该区域文明进程与生态变迁、生态博物馆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以及典型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文明研究等开展调研。本次调研是桂黔两地学者首次联合开展珠江上游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调研活动。通过联合调研,学者们获得了丰富翔实的一手资料,为推进两校学者对珠江上游生态环境、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深化桂黔两省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媒体都此次调研进行了报道。11月8日,新华社广西分社在其专为广西各级党委、政府、行业厅局、大型企事业单位领导同志提供决策参考的高端智库文本——《广西参考》上刊登了题为《跨省联手精耕细作 生态环境亟待关注——桂黔师大“珠江中上游生态环境”跨区域调研纪实》的专文。

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研究团队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研究中心2015年启动建设的特色研究团队之一,重点围绕珠江——西江经济带的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发展战略以及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团队获批伊始即利用2015年暑假期间对桂林市叠彩区、秀峰区、阳朔县,以及广西蒙山、昭平、东兰、北海、贵港等地的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发展状态展开了密集调研。调研通过田野作业、座谈、汇报、入户访谈、参与学术研讨等方式进行,共涉及村屯21个,拍摄照片4800余张,访谈人数87人次,召开座谈会5次,录音资料72小时并收集了一大批第一手资料。团队还应邀出席了第六届中国民族旅游学术会议,为地方政府举办了乡村旅游培训班等科研活动;初步与蒙山县、东兰县政府及相关企业达成了后续合作意向,为更好地开展“校地、校企”协同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6年4月15日至17日,珠江-西江经济带民族文化发展研究团队联合广西大学的学科专家,到灵山县进行县级特色文化资源方面的调查研究。在三天时间里,团队考察了灵山县博物馆,烟墩镇烟霞山、邓塘村,六峰山-恩胜岩,佛子镇大芦村、马肚塘村,灵东湖,平山镇东山等地点,与一线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了旅游开发、传统手工艺、文化遗产、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收集第一手资料,对灵山县文化资源、民族资源开发情况有了直观的感受和相对深入的了解。期间,团队与县政府、文化局、旅游局等单位领导举行了小型座谈会。灵川县赵副县长希望团队能利用此次机会为灵山特色旅游文化的发展提供建议并形成调研报告,以便促进灵山全域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团队拟在所收集资料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对于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对策性建议,提交自治区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考察结束后,灵山县政府网第一时间对此事进行了新闻报道。